你是否关注过家中空调的能效等级呢?空调的能效等级并非一成不变,它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变化与升级,而这背后不仅关乎着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费开支,更与环保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。
与此同时,对于那些家中仍在使用三级能耗空调的用户来说,了解其实际的使用成本,以及在当下是否应该升级空调,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疑问。
空调能效等级的变迁之路
空调能效等级,简单来说,是衡量空调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。它的变化,反映了整个行业在技术进步和节能环保理念推动下的发展历程。
早期,我国的能效标识将能效分为五个等级。等级1代表着产品节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能耗最低;等级2表示产品比较节电;等级3意味着产品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;等级4说明产品能源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;等级5则是产品市场准入指标,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。
不同等级通过不同的颜色和长度来区分,深绿色的等级1最短,代表着“未来四年的节能方向”,也就是国际先进水平,依次往下,橙色、黄色代表警告,红色代表禁止,绿色代表环保与节能。
2013年10月1日,国家对变频空调能效等级实施了新标准,市场准入门槛从5级提升至3级。此次变革意义重大,新标准引入了APF(AnnualPerformanceFactor,全年能源消耗效率)评价指标。
以往考核变频空调的能效指标仅关注制冷季节内空调的能耗,而APF考核的是全年的能耗水平,这使得对空调性能的评估更加全面和科学。
到了如今,能效标准仍在不断更新和完善。新一级能效APF值门槛已提升至5.0,部分先进机型的APF值甚至可达5.7以上,这意味着这些空调在全年的使用过程中,能够以更低的能耗为用户提供舒适的温度。
三级能耗空调的“耗电账单”
在了解了空调能效等级的变化后,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三级能耗空调上。特别是对于一个面积在20平米左右的卧室,使用三级能耗空调一晚上制冷的费用,想必是许多用户关心的问题。
空调的耗电量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。这些因素包括空调本身的功率大小、实际使用时长、使用环境的温度状况、房间的面积以及房屋的隔热效果等。
一般情况下,三级空调的额定功率大致处于1000W至1500W这个区间范围,为了便于计算,我们假设一台三级能耗空调在正常使用状态下,平均每小时的耗电量约为1.2度。如果该空调在夜间连续运行8小时,那么一晚上的耗电量大约为9.6度(1.2度电/小时x8小时)。
当然,这只是一个基于假设条件的大致估算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,实际耗电量可能会有所波动。
例如,如果房间面积较大,空调需要输出更多的冷量来维持设定温度,耗电量就会相应增加;又或者房间的隔热效果不佳,热量容易进入房间,空调也需要更频繁地运行,从而导致耗电量上升。
电费的计算与当地的电价紧密相关。就我国一般家庭的电价而言,每度电的单价大概在0.5元至1元之间。我们以较为常见的0.6元/度来计算,那么运行8小时消耗9.6度电所产生的电费就是5.76元(9.6度电×0.6元/度)。
所以,使用三级空调一晚上大约需要花费5.76元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用户采用了更高效的用电计划,或者当地有相关的电费优惠政策,实际的电费支出可能会更低一些,但整体费用大致会在这个估算范围附近波动。
如果新一级能效空调同样在夜间连续运行8小时,那么一晚上的耗电量大约为4.8度(0.6度电/小时×8小时)。
以常见的0.6元/度电价来计算,运行8小时消耗4.8度电所产生的电费就是2.88元(4.8度电×0.6元/度)对比前面计算的三级能耗空调一晚上约5.76元的电费,新一级能效空调一晚上能节省2.88元(5.76元-2.88元)。
一个月按30天的使用时长来算,使用新一级能效空调就能节省86.4元(2.88元×30天);一年仅夏季按3个月制冷使用时间来算,就能节省259.2元。
长期使用下来,节省的电费相当可观,这还没考虑到新一级能效空调在制热季节以及全年使用中,因能效比高带来的更多电费节省。
升级空调都有什么好处?
面对不断发展的空调技术和日益严格的能效标准,不少用户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升级家中的老式三级能耗空调。除了能够节省电费这一显而易见的好处之外,新空调还具备诸多令人心动的优势。
在技术层面,新空调可谓亮点十足。如今,许多新空调配备了先进的健康空气管理技术。一些品牌运用离子群、光触媒等前沿技术,能够对空气中的多种污染物进行高效过滤。
还有一些新机型创新性地将新风系统与空调进行集成,不仅能够实时显示室内PM2.5浓度,还能实现双向流换气功能。
这一设计巧妙地解决了传统新风设备安装复杂、占用空间大的难题,让用户在享受空调制冷制热功能的同时,也能时刻呼吸到新鲜的室外空气。
智能交互技术在新空调上也得到了深度融合。部分产品通过精心设计的超宽幅出风口,搭配先进的AI算法,实现了独特的“天幕风”制冷和“地毯风”制热模式。
这种创新的出风方式彻底解决了传统空调直吹带来的不适问题,无论是制冷时冷风自上而下轻柔洒落,还是制热时热风从地面缓缓升起,都能让用户在室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受到舒适的温度。
更有一些高端机型搭载了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,它如同一个贴心的“睡眠管家”,能够精准识别用户的睡眠阶段,并根据不同阶段自动调节空调的温度曲线。
通过这种智能化的调节,有效提升用户的深睡时长,让用户在夜晚能够享受更加优质、舒适的睡眠体验。
老式空调的“坚守”利弊
尽管新空调具有众多优势,但仍有不少用户选择继续使用老式空调,这背后自然也有着他们的考量。
从经济成本方面来看,购买一台新空调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。即使在有家电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的情况下,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,依然可能会觉得压力较大。
而老式空调已经购买多年,其初始成本早已分摊完毕,继续使用它在短期内无需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新设备。此外,老式空调的维修成本相对较低。
由于其技术相对简单,市场上能够找到大量适配的维修零部件,维修师傅对其故障排查和修复也更为熟悉。
一些常见的故障,如空调不制冷,可能只是由于滤网堵塞、制冷剂不足等简单问题导致,用户甚至可以自行购买工具和材料进行简单维修,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维修费用。
不过,坚持使用老式空调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,除了前面提到的高能耗问题,老式空调在功能上也较为单一。
它们往往只能实现基本的制冷和制热功能,无法满足用户对于健康空气、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。在舒适度方面,老式空调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。
例如,其温度控制不够精准,容易出现室内温度忽冷忽热的情况;出风方式较为传统,直吹人体时可能会引发身体不适,尤其是对于老人、儿童等身体较为敏感的人群。
而且,老式空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大,这对于追求安静睡眠环境的用户来说,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困扰。
所以是否要升级自己的空调,还是要从多方面考虑,重点还是会新空调会带来更好的体验,仅仅是为了节约电费,购买新空调,如果不是长期开机,是不合算的。